漳浦县大坪村入选为2025年度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培育对象
2025-04-24   作者:李顺杰 周泽彬   来源:东南网

日前,漳浦县南浦乡大坪村凭借其独特的生态资源、红色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发展,成功入选2025年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培育对象。

近日,在大坪村竹林间,村民徐女士正扛着锄头,在竹林间来回穿梭,寻找破土而出的绿竹笋。徐女士说,找笋是有门道的,要观察地面上的黄泥土情况,哪里有潮湿或有断裂的迹象,往往就是绿竹笋的藏身之处。

据了解,2022年,大坪村(绿竹笋)被认定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全村绿竹笋种植面积约2800亩,每亩平均收入1.28万元,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80%。

新鲜出土的绿竹笋经过称重、挑拣、清洗、装箱,将被送往当地的市场。“目前竹笋的收购价每斤10元,因现在是采笋初期,产量有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阶段仅在漳州地区进行销售。”南浦乡竹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雄杰介绍道,竹笋产量提升后,销售范围将拓展至全国多个大城市。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竹林地资源,大坪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2024年,大坪村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共同开发林下中药园项目,形成覆盖中草药育种、种植及产品开发的生态友好型林下经济模式,切实增加村民收入来源,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雄伟告诉笔者,目前,村里主要种植九指毛桃、三叶青和益智等中草药,年产值可达25万元,大大地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俗话说得好,“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拥有万亩竹林的大坪村自然是用竹的好手。在大坪村竹编中心,不仅陈列着蒸笼、箩筐、簸箕等传统竹编制品,还有竹盘、竹篮、竹灯罩、竹灯笼等精致的竹编工艺品。

“竹编按照编织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混合竹编,可以加工成凉席、蒸笼等环保使用的日常用品。”徐雄伟说,他们正积极对外宣传推广,如承办竹编研学活动,希望将闽南竹编工艺宣传给更多的人。

漫步在大坪村中,随处可见红军文化墙绘,生动形象地还原了红军打游击、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斗争史。

“大坪村是靖和浦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最早成立的乡苏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根基。”徐雄伟说,他们将充分挖掘这一文化资源,规划红军路、红军林、长征精神纪念馆等红色旅游项目,积极发展具有大坪特色的乡村旅游业。

徐雄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乘着此次大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培育村对象的东风,依托万亩竹林地的资源禀赋,有效挖掘大坪村中草药培育、绿竹笋种植等优势农业资源,同时发挥大坪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红色研学+绿色产业+非遗文化”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责任编辑: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