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四月的新罗大地碧水蓝天相映成画,清新的空气令人陶醉,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但在过去,因受高强度的国土开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新罗曾面临水土流失、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生态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新罗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理念,实施总投资10.88亿元的生态修复工程,创新治理模式,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山水建设的“新罗经验”。
据了解,九龙江流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包括9个项目,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廊道建设、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农地生态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废弃矿山修复、煤矸石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绿盈乡村环境质量提升等多个生态保护领域。
近年来,新罗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致力于打造蓝天碧水、生态宜居的绿色新罗。“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煤矸石堆积、河道淤塞、农田污染等问题,构建“五位一体”协同机制,首创“三则三宜”修复策略,累计修复矿山8处、治理煤矸石堆积区1.1平方公里,破解了困扰三十年的矿山生态顽疾。”新罗区山水办相关负责人说。工程实施后,新罗区年蓄水量增加201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流失6.89万吨,生物多样性恢复指数提升42%,生态屏障功能显著增强。
在铁山连片示范点煤矸石综合治理项目的现场,一片片绿色在煤矸石渣山边坡蔓延,曾经满目疮痍的矸石渣山正在披绿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画卷。
据了解,新罗区煤矸石综合整治工程采用“1+N模式”分区域实施,连片整治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共分为12个子项目,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正在等待验收阶段。
在治理过程中,新罗区积极探索煤矸石治理途径,形成“零星分散集中处置、分散量大集合管控、集中量大封存复绿”三种治理模式,将煤矸石整治项目分为“急、重、缓”三个等级,优先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敏感区域的煤矸石堆存处。煤矸石的“蝶变”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还更好地发挥了土地经济效益,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在恢复矿区自然景观的同时盘活土地资源,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更多有效实现途径,真正实现了“两山”转化。
昔日矿山重现生机,在流域治理上,新罗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处理好污水源头是河流长治久请的关键。一条条污水管道连通每家每户,一座座污水处理站拔地而起......随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日渐完善,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新罗区村庄的污染负荷,减少了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入河量,推进了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还改善了村容村貌,促进乡村自然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让百姓更好地享受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
从煤矸石山的“凤凰涅槃”,到河流的“去污还清”.......生态修复工程不仅重塑了区域生态肌理,恢复生态平衡筑牢九龙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还绘就了美丽乡村的生态新画卷
在铁山镇隔口村,青山碧水之下,一条条崭新美丽的栈道蜿蜒盘旋,游客漫步于绿树丛荫之下,抬眼即景、挪步入画。隔口村的变化得益于绿盈乡村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的持续推进。“我们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美好家园。”雁翔康源环保公司项目负责人汤笃兴介绍道。
绿盈乡村的建设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乡村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绿意愈发葱茏,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同时,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清理了多年的淤泥与垃圾,使得河水重现清澈。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村民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大大增加了收入。绿盈乡村建设带来的积极变化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形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良好景象。
新罗区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全力打造东南丘陵山水治理标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样板。新罗区山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接下来,新罗区将继续秉持 “尊重自然、差异治理、保护优先” 的治理理念,按照 “因地制宜、重点突出” 的规划方法,全方位推动山水项目进展,进一步完善常态长效机制,牢牢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九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更好地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