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大食物观下的多元“答卷”
2025-07-24   作者:刘雅贞 陈语萱 连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2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云上四坪·青创行”实践队来到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大食物馆,系统学习“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多元食物体系,更通过亲身劳作实践,探索艺术设计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图片3.png

实践队员参观大食物馆展物(朱祥蒨摄)

据了解,大食物馆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策划,是国内首个以“大食物观”为主题的乡村文化展馆。基于大食物馆文创乡建实践成果的“以食为天”项目,在第24届米兰三年展国际博览会中国展区中亮相,通过同心圆艺术装置与生态图谱,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智慧。

走进内馆,实践队员迅速发现展馆在空间规划上独具巧思,室内、室外两大特色体验区相互呼应,形成“理论科普+实景体验”的立体展示体系。室内展区通过“食为天”“肉蛋禽奶鱼果菌茶”“屏南青草”等单元,以图文展板、实物陈列等形式系统展示“大食物观”的内涵,强调对农田、森林、海洋等多元化食物资源的开发;户外展区则依托“全域博物”理念,将村庄农田、梯田、药圃等点位转化为研学与文旅空间,形成“村庄即展馆”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4.png

实践队员认真观察陈列展品(刘雅贞摄)

参观结束后,带着对“大食物观”与多元食物体系的深刻体悟,实践队员们走向梯田,一场生动的田间实践课堂在田野间展开。“苦叶菜皮实,天热点、旱点都不怕,掐了嫩尖还能接着长;地瓜叶爱攀藤,多翻翻土、除除草,叶子能鲜灵灵摘一茬又一茬——这些作物顺着节气长,可都藏着咱四坪村的耕种老法子哩!”村民潘怡莹一边哼着自编的农谚小调,一边弯腰示范采摘技巧。“这里以后可能会种植一些农作物来打造集采摘、研学、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场。”在劳作间隙,潘怡莹指向远处新开垦土地谈起这里将来的规划。

图片5.png

实践队员在村民带领下参观梯田作物(刘雅贞摄)

从大食物馆到梯田,实践队队员通过辨苗识草、参与稻田劳作等系列农事体验,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从药膳文化展示到梯田生态耕作,队员们不仅在实践中感悟传统农耕智慧,更以青春视角探索“大食物观”的现代价值。(刘雅贞 陈语萱 连宇)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