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2日,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贤明、教师叶行和朱劲涵带领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泉州,深入乡村、古厝、博物馆、高校等文化场域,探寻海丝文化的传承密码,并通过一系列实地参访,探寻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海丝情缘。
深入海交场馆 感悟海丝文化传承
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笔批示并支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建设,强调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备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01年4月,习近平来到海交馆考察陈列馆建设进展,他明确表示:“像这种有特色、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大力支持”。如今,海交馆内展出的船模和文物,不仅记录了泉州的航海历史,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在参观时,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泉州海丝文化的重视,不仅在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上,更在于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信念中。通过这次参观,队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地关心关注着文化遗产的保护、重视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实践队师生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参观闽台缘博物馆 感悟两岸文化同源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队员们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处处场景的展示,深入了解了闽台两地在地缘、血缘、法缘、商缘和文缘等方面的深厚渊源。这些历史遗存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命运相依的历史。队员们深刻感悟到,文化的根基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纽带,是任何力量无法割舍的,也进一步加深了队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解。
实践队师生参观泉州闽台缘博物馆,了解闽台文化的深厚渊源
对话高校青年 共话文化传承使命
队员们深入泉州师范学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指示,分享了在海丝文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成果与经验。双方围绕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高校在文化传承中的战略定位与作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高等学府,高校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力军作用,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海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创新。
实践队师生与泉州师范学院师生开展座谈会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与交流,深入探寻了刺桐古韵,深刻感悟了总书记的海丝情缘。他们不仅领略了海丝文化的魅力,了解了两岸文化同源的深厚底蕴,更明确了作为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未来,他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海丝文化,为推动文化繁荣、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叶行 俞泓邑/文 卢樟英 汤翔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