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实践队探源漳州茶文化
2025-07-22   作者:姚晓睿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12日,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漳韵茶踪”实践队赴漳州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研活动。他们通过茶史对谈、文化解读以及自然茶会体验等方式,精心谱写漳州茶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图片7.png

实践队参观私人茶器博物馆

实践队探访漳州市收藏协会副会长郭榕飞的私人茶器博物馆。百余件跨越千年的藏品在馆内静静陈列,从宋代建窑乌金盏、明清紫砂名壶,到漳州本土白瓷与海外回流器物,串联起了漳州功夫茶的发展脉络。郭榕飞为队员们详细解析了茶器“实用为先、随时代生长”的演变逻辑,并指出,漳州作为福建最早的海外贸易港口,当年远销的茶器兼具闽南乡土气与异域纹饰,是功夫茶文化开放包容的见证。同时,郭榕飞寄语实践团成员:“青年当守住对世界的好奇,让漳州功夫茶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19日,实践队踏入天福茶博物院,这是李瑞河先生为弘扬中华茶文化而打造的公益文化项目。它占地130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

图片9.png

实践队观看中国茶道表演

在茶道教室,实践队成员们依次观看中国茶道表演、日本茶道表演和韩国茶礼,清晰看见“同源异流”的传承脉络,这套茶礼可追溯至唐宋的茶文化规范,生动诠释“茶礼同源”的中华文脉辐射力。随后,在主展馆内,成员们认真聆听解说,从茶饮的演变中了解中华茶文脉。实践队来到茶与书画展厅中,周恩来总理卫士高正普手书的“茶香飘全球”墨宝尤为震撼,笔锋苍劲如茶脉绵延,尽显茶文化跨时代、连通中外的传播力。明代紫砂壶、宋代建窑盏与茶主题书画交相辉映,古茶器的包浆、书画里的墨香,共同印证“茶与艺术共生”的文脉传承。天福茶博物院不仅是静态展览,更是‘活’的茶文化课堂,让茶文化的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在体验中自然交融。

告别天福茶博物院,实践队成员沿山径而上,来到清泉岩半山腰。几位漳州茶人以闽南乌龙为媒,开启“自然与人文对话”的茶会。茶人在山中喝茶,体现出漳州茶文化除了“精致礼序”,亦有“山野随性”的特质。实践队成员们喝的是茶,更是漳州人以茶融自然的雅致情趣。

图片8.png

合影留念

茶器静陈,诉说千年过往;茶院茶香,交融中外情长;山涧茶会,流淌自然意趣。青春调研行至此处,漳州茶文化已不再是书页上的文字、展柜里的器物,而是实践队队员们心中鲜活的热爱。(图/文 姚晓睿)

责任编辑:明仙